111學年度 第1學期-授課計畫書
授課教師:蕭麗芬 課程名稱:莊子與生命美學
上課日:111年 10 月01起 上課時間:星期四 13:00-15:00
課程目的或特色: 透過「莊子寓言」,以「覺察」策略實踐「生命之美」及「藝術生活」的課程目的。
(1)認知方面:透過詮釋、連結、理解、分享,使學生能完全理解莊子之思想智慧。
(2)技能方面:使學生透過覺察練習,於生活上驗證實踐,以達到「覺察」能力之養成。
(3)情意方面:使學生在自我情意的表達上,能內外一致,展現生命之美與藝術化生活。
(4)行動方面:結合「人文思想」與「生活實踐」,以實踐「知行合一」之課程特色。
課程的介紹: 莊子最重要的學術性格,就是把老子的道,完全的吸納到我們的生命中,期待人們能夠過一種生活安適、精神歡愉的境界,是一種「心境所開,由心的修養而展現的心靈境界」。莊子以為人本來即是處於混沌無差別的狀態,後來自然被割裂,如同渾沌「日鑿一竅,七日而死」(《莊子.應帝王》),於是「人為之差別」損害了本來之美好樣子,產生種種的不滿足,而造成欲望的無限追求;若人們不拋棄這種「差別」的「人為」分割,就無法回到本來自然的美好狀態。莊子主張「道通為一」、「萬物齊同」等思想,目的在於透過對心知的修煉過程,可以與自己合而為一,同時也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。本課程透過莊子的寓言故事的閱讀與詮釋,引領學生重新認識自己,在肯定自己中,開展出生命的創造力,並在各種關係中產生一種真實的連結力量,達到自己本身,與他人、與天地萬物之自然和諧關係的課程目標。
本課程授課方式與教學目標:本課程授課方式以講授、討論為主。學生週週分享莊子寓言與日常生活實踐的書寫,在連結自身的生命故事中,一同遊歷莊子寓言的生命智慧,體驗生命轉化後之自由境界。
特色與適合的對象:有信心及願意過一個樂活的人生者。
週次 |
預
定 進 度 |
1 |
莊子的身體觀-陷溺-渾沌之帝(及課程介紹) |
2 |
莊子的身體觀-無執-闉跂支離 |
3 |
莊子的身體觀-放下-為螻蟻食 |
4 |
莊子的情意觀-情緒-人故無情? |
5 |
莊子的情意觀-情化-莊子妻死 |
6 |
莊子的情意觀-感通-知魚之樂 |
7 |
莊子的心境論-心拙-有蓬之心 |
8 |
莊子的心境論-無己-以遊無窮 |
9 |
莊子的心境論-為一-至德之世 |
10 |
莊子的藝術論-專一-痀僂承蜩 |
11 |
莊子的藝術論-心齋-梓慶削木 |
12 |
莊子的藝術論-神遇-庖丁解牛 |
備註 |
授課進度依實際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 |
課程教材: 1、上課用書:自製講義及PPT 2、參考用書: 建議閱讀: 王邦雄,《莊子內七篇.外秋水.雜天下的現代解讀》,遠流 參考書目: 陳鼓應,《莊子今註今譯》,商務 陳鼓應,《老莊新論》,五南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