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5/26

觀音菩薩在印、漢、藏文化的源流與發展

 

111學年度第1學期-授課計畫書

111.7.5.~ 111.8.,一期8週】

授課教師:曹郁美

課程名稱:觀音菩薩在印、漢、藏文化的源流與發展

上課日:1117 5日起 上課時間:星期二下午2:105:00

課程目的或特色:

觀音菩薩又名「觀自在」,其慈悲、智慧、卅三身變化的特質深受崇敬。本課程以全面認識觀音菩薩、研讀經典、解析大悲咒為核心,帶領學員於法義上、宗教行持上得到裨益。

 

課程的介紹:

課程重點內容為

一、觀音菩薩的歷史源流、傳奇故事、菩薩中國化的演變、性別之轉變、造像藝術、自利利他的法門等。

二、觀音菩薩相關經典之研讀,包括《心經》、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、《楞嚴經‧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》、《延命十句觀音經》、《大乘莊嚴寶王經》、中梵《大悲咒》等。

三、中梵「大悲咒」教學。

四、如何實踐觀音法門、自利利他?

 

本課程授課方式與教學目標:

採文獻閱讀與詮釋方式,達到師生雙向溝通、分享法義之目標。

 

特色與適合的對象:

對佛教經典有興趣、欲深入法義者

 

教師簡介:

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、網路論壇【鳴人堂】專欄作家。

六、課程教材:

1.顏素慧:《觀音小百科》,橡樹林文化,2011年。(教師代購)

2.臺灣靈巖山寺編:《觀音三經》,南投,靈巖山寺,2000(教師代請)

3.聖嚴法師:《觀音法門的修持方法》、《學觀音,做觀音》等,法鼓山

文化中心,2016年版。(教師代請)

 

四、設備需求:▓白板  □電子海報機  ▓教室電腦  V其他:投影設備及連結


授課進度表

週次

預定進度

1

觀音菩薩的歷史源流、何以成為「半個亞洲」的信仰、其特色與意義何在?

2

印、漢、藏佛教的觀音,有何異同?兼論其性別之轉變

3

認識印度佛教的觀音菩薩:蓮華手、濕婆神與觀音的關聯

4

認識漢傳佛教的觀音菩薩:水月、提籃、白衣、南海等

5

認識西藏佛教的觀音菩薩:1.為何多首、多眼、多手?2.「觀音」與「度母」的關係

6

觀音經典的研讀

7

中梵大悲咒教學

8

總結、綜合討論

備註

授課進度依實際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