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年暑期班授課計劃書
【110.7.7 ~ 110.8.25,一期8週】
授課教師:施凱華老師
課程名稱:華嚴思想導論
上課時間:每週三,時間:18:30~21:20
一、 課程目的或特色: 透過本課程介紹華嚴重重無盡無礙的法界緣起思想,在開展一法界即一切法界的不可思議微妙佛境界的時候,也同時開展內在真如自性的蓮華莊嚴圓滿境,完整的體現在華嚴思想之中。 二、 課程的介紹: 透過六十華嚴與八十華嚴的義理架構的介紹,開展出菩薩行者之五周因果與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之五位行法,接著介紹華嚴義學的建構者,華嚴五祖之思想,其三、進一步開展華嚴思想的主要義理,如華嚴五教十宗的教判,法界緣起說與性起說,因門六義三性一際,六相十玄,妄盡還源觀與十重唯識觀。 三、 本課程授課方式與教學目標: (一)探討隋唐佛學思想發展歷程 (二)認識華嚴哲學思想之形成與開展 (三)探討華嚴哲學之教判思想 (四)探討華嚴哲學法界圓頓觀法 (五)認識華嚴哲學義理之基本議題與內容 (六)介紹歷代華嚴宗師思想之學說與論點 四、 特色與適合的對象: 一般社會大眾以及對大乘佛學有興趣者 五、 施凱華老師簡介: 學 歷:輔仁大學哲學博士,輔仁大學 現任教: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,佛陀教育學院《俱舍宗》教師兼導師 歷年任教:輔仁大學哲學系、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、國立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育達商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玄奘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佛陀教育學院、海雲華嚴研究所、東方淨苑佛學院、開元禪學院、寶山佛學院等「六所大學」,「五所佛學院」 曾開設課程:天台哲學、華嚴哲學、禪宗哲學、法華玄義、摩訶止觀、中觀論、俱舍論、部派佛教思想、阿毘達摩諸論典、漢傳佛教諸宗思想等多門佛學課程,多年致力於漢傳佛教諸宗思想之鑽研與講學,尤專精於天台宗、華嚴宗等漢傳佛教義理思想之闡發。 專長:天台哲學,華嚴哲學,漢傳佛教諸宗思想比較,部派佛教哲學,中國哲學,儒佛道思想比較,宗教學,生死學。 著作有:《天台與諸宗圓頓思想之論觀》,《天台中道實相圓頓一乘思想:相即不二門》,《天台中道實相圓頓一乘思想:教觀一體門》,《天台智者教判思想》等書。 |
六、課程教材: (一)、自行編訂講義與投影片資料 (二)、參考用書: 1 陳英善著,《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》,華嚴蓮社印行,1996年9月初版 2 高峯了州著,釋慧嶽譯,《華嚴思想史》,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印行,1979 3 賢度法師編著,《華嚴學講義》,華嚴蓮社,2001年4月再版 4 張曼濤主編,《華嚴思想論集》,大乘文化,現代佛教學術叢刊33,1978年 5 楊政河著,《華嚴經教哲學研究》,慧炬出版社印行,1982年10月再版 6 張曼濤主編,《華嚴典籍研究》,大乘文化,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4,1978 7 張曼濤主編,《華嚴宗之判教與發展》,大乘文化,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7,1978年 8 靄亭法師著,《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》,華嚴蓮社,1996年11月初版 9 川田雄熊太郎著,《華嚴思想》,法爾出版社,1989年6月初版 10 木村清孝,《中國華嚴思想史》,東大出版社,1996年2月初版 11 龜川教信著,《華嚴學》,美國法印寺印行出版社,1999年8月出版 12 板本幸男著,《華嚴教學之研究》,中國佛教文獻編撰社印行,1971年9月 |
四、設備需求: 白板 □電視 □錄影機 投影機 □其他: |
法鼓佛教學院 教育推廣中心 敬啟
授課進度表
週次 |
預 定 進 度 |
一 |
六十《華嚴經》與八十《華嚴經》之傳譯與義理架構 |
二 |
杜順之華嚴五教止觀與華嚴法界觀門 |
三 |
智儼之華嚴搜玄記與華嚴孔目章思想 |
四 |
法藏之華嚴五教章、華嚴經探玄記與起信論疏 |
五 |
澄觀的華嚴思想與法界四觀 |
六 |
圭峰宗密的華嚴思想與禪教一致論 |
七 |
華嚴教判思想-華嚴三時與五教十宗 |
八 |
華嚴法界緣起論與性起說 |
九 |
華嚴三昧與海印三昧之因果相即相入圓頓詮釋 |
十 |
因門六義與三性同異之圓頓詮釋 |
十一 |
六相圓融與十玄門-事事無礙之辯證詮釋 |
十二 |
華嚴妄盡還源觀與十重唯識觀 |
備註 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